紡織技術教學團隊是我校特色專業《現代紡織技術》的專業課程教學團隊,紡織技術教學團隊主要承擔《現代紡織技術》專業的《紡紗技術》、《機織工藝學》、專業設計、專業實訓與實習等教學任務。進入21世紀我校進一步加大紡織專業的改革力度,在專業教學體系上進行課程整合,融入大量現代紡織科技內容,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實施體現“緊扣職業特點、強化職業能力、實施工學結合”的教學方案。2001年《現代紡織技術》(原名為紡織工程)專業被四川省教育廳批準為四川省高職高專教育教改試點專業。經過幾年的努力,己形成一支由學科帶頭人、中青年骨干教師為中堅力量、銳意進取、敬崗愛業、求實創新的專業教學團隊。
紡織技術教學團隊帶頭人周宇教授是教育部高職高專服裝紡織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紡織技術分委員會主任;四川省棉紡織行業協會副理事長;中國紡織出版社編審委員會委員;《紡織科技進展》雜志編委會編委,在本專業領域內具有較高聲譽,是我校學術帶頭人。在團隊帶頭人周宇教授的領導下,教學團隊主要取得以下成果:
1、形成了年齡、職稱、學歷、能力等結構合理,教學水平高、教育理念符合時代發展,具有較強的科研教研能力與實踐經驗,以中青年骨干教師為中堅力量、熱愛教育事業、團結互助、敬業愛業的專兼職教師隊伍。
建立了一支比較穩定的校外兼職教師隊伍。他們都是企業中的高級管理人員和技術骨干。兼職教師主要進行實習實訓課程的教學及開設技術講座,進行實習實訓課程建設和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他們將生產中的實際問題和學校教學結合起來,加強了理論和實踐的結合,提高了學生的職業技能,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兼職教師帶來的一系列生產中的實際問題,促進了教師和學生們的思考,有些具有典型意義的問題被作為師生們的研究課題或畢業課題進行專門研究,有效地促進了產、學、研的結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建立了適應現代社會發展,滿足紡織企業對技能型人才需求,體現“工學結合”教育理念的《現代紡織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與相應的課程內容和結構體系。近幾年,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均在95%以上。
3、與華潤錦華紡織有限公司、四川玉蘭紡織有限公司等10余家紡織企業建立了穩定的產學合作關系,以互惠互利的形式密切校企聯系,利用產學合作方式,充分利用企業資源辦學,拓寬了學生的實習實訓空間,將基礎實習、生產頂崗實習放在校外企業進行,加強了學生的養成教育、新技術教育,提升了學生的職業素質。學生畢業后工作上手快、易適應環境,有利于就業。同時積極與企業合作開展“訂單式”人才培養。
4、精品課程建設工作卓有成效。《紡織材料學》為四川省首批精品課程,《機織工藝學》課程為2008年省級精品課程,《機織物設計》、《紡紗技術》分別為2006、2009年校級精品課程。
5、教材建設成績顯著。團隊教師主編參編已出版教材4部,其中列入部委級規劃教材3部。本團隊教師正在編寫的主編教材有2部。其中《機織概論》(第三版),2006年被中國紡織協會評為 “十五”部委級優秀教材,2007年被四川省教育廳批準為四川省高職高專精品教材建設項目。
6、技術服務工作成績顯著。團隊教師參與企業科技和培訓工作的參與率為100%。發揮團隊的專業優勢服務于企業,使學校、企業雙方在合作中優勢互補,互惠互利。近幾年來,為十余家企業進行產品開發、技術咨詢、員工培訓等技術服務。與淮口紡織印染工業園區簽訂了科技服務合作協議,與宜賓思麗雅公司合作進行《蛹蛋白長絲性能與產品開發研究》,與重慶第三棉紡織廠合作進行大提花產品開發,與川棉一廠和淮口紡織印染工業園區合作進行省級項目《基于循環經濟思想建立紡織工業園區生態產業鏈模式研究》等。這些活動的開展,受到了企業的廣泛歡迎,密切了雙方的關系,為四川的紡織發展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7、科研教研工作成績顯著。有省級以上鑒定的科研、教研成果或獲獎成果9項,其中獲得四個省級教學成果獎;一個中國紡織工業協會頒發的科學進步三等獎、一個中國紡織工業協會頒發的科學進步優秀獎;2005年以來主持、參與在研省級科研教研項目6項,近幾年發表科研論文30篇,教研論文24篇。
紡織技術教學團隊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不斷完善團隊管理,形成強大的團隊凝聚力和創造力;使我校的現代紡織技術專業在西南地區一直保持專業建設的領先水平,并且在全國同類學校中也處于較高水平。